法官们脱下法袍、走下审判台,面对面倾听时,究竟能解开多少“法结”与“心结”?每周五下午,汤阴法院“法官有约”固定接待日,没有激烈的庭审辩论,只有倾听与回应。
巧调货款纠纷 优化营商环境
原告某商贸公司经被告工作人员介绍,自2018年起向被告建设中的汤阴某项目供应钢材,经被告签收确认。结算后,被告尚欠60余万元货款,原告多次催要无果诉至法院。 民事审判庭法官田太军受理后,发现此案件虽事实清晰,但涉及第三人,且双方对货款金额、支付方式分歧大,直接判决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为实质解纷,田太军组织双方调解:一方面释明《民法典》关于买卖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规定;另一方面从企业经营、诚信合作的角度,引导双方互谅互让。针对原告资金回笼担忧,田太军向被告分析拖欠货款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及对企业信用的影响;对于被告资金周转困难,田太军积极协调原告给予被告一定理解和让步。双方最终达成给予被告履行宽限期的协议。
三十余载形同陌路 一纸调解终释前嫌
1992年,李某与陈某登记结婚,次年育有一子,在孩子一岁时,李某因矛盾离家出走。此后,陈某独自抚养儿子成人,如今儿子已过三十岁,双方也年过半百。尽管分居长达三十余年,那份1992年的婚约却始终影响着各自的生活。为彻底结束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李某诉至瓦岗法庭请求离婚。承办法官刘楠深知双方积怨已深,便联合驻村书记共同介入调解。他们分头倾听双方三十多年的委屈与心结,让压抑多年的情绪得以宣泄。随后,从儿子的角度切入,提及孩子渴望父母放下隔阂的心声;又从现实处境出发,阐明解除法律羁绊对双方安度晚年的意义。最终,双方放下恩怨,签下离婚调解协议,为这段漫长的婚姻画上句点。
一场场面对面的交流,一次次心贴心的解答。“法官有约”固定接待日的意义,远不止于处理了多少个具体问题,更是一粒信任的种子,一颗理解的嫩芽。汤阴法院将继续用专业的滋养、耐心的呵护,让法治的力量浸润人心,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