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法官有约】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一份“心与心”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5-08-01 17:16:08


李大哥走进法院,手里的合同被捏得边角发卷,他怕说不明白“违约金条款”,更怕法官觉得“小事不值一提”。但当法官指着条款逐条解释“哪些是合理约定,哪些可以协商”时,他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开了——这就是“法官有约”固定接待日的意义: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能解开生活疙瘩的钥匙。


调解发力!高效化解24万工程款纠纷

“多亏了刘法官,这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2021年,张某某承接了由高某某转包的通信线路安装工程。竣工后,高某某仅支付了13万余元,拖欠剩余工程款24万余元。多次催要无果,张某某将高某某等多名被告诉至汤阴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刘炳考虑到该案调解可能会更高效便民,决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刘炳首先梳理双方法律关系,依据《民法典》明确各方权责,并依法准许张某某撤回对部分被告的起诉,简化诉讼主体。随后聚焦张某某与高某某的核心争议,耐心释法:向张某某说明工程款核算难点,向高某某阐明拖欠工程款的法律风险及信用损害。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高某某限期支付17万余元工程款,张某某放弃其他诉求。


“要拿命抵”险酿祸 法官释法促返还

2024年,小马为缔结婚约向小刘支付彩礼5万元,后因感情破裂未登记结婚。2025年,小马起诉要求退还彩礼,法庭外情绪激动,扬言“要拿命来抵”,冲突一触即发。菜园法庭法官毛芳迅速分隔双方,耐心疏导安抚以稳住局面。调解中,她情理法并重:一方面明确释法,指出婚约解除后,女方继续占有大额彩礼缺乏法律依据,小马的返还诉求合理合法;另一方面着重劝导男方回归理性,强调依法维权是唯一正途,过激行为终将损害自身权益。最终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小刘同意返还小马彩礼5万元,于年底前分期履行完毕。


一次“面见”解十年赡养心结

今天的“法官有约”接待日,执行局执行法官刘现光接待了一位做为子女代表专程前来感谢他的当事人。十年前,六位子女曾签订协议,约定轮流赡养父母并均摊医疗费。但这两名被告却长期推卸责任,既不照料老人,也不支付费用。两位八旬老人委托其他子女,将二人诉至法院,要求支付赡养费。二被告声称生活困窘无力履行,但刘现光调查发现其财产状况与所述不符。面对二人推诿,刘现光耐心劝导二人换位思考,体谅父母养育艰辛及兄弟姐妹长期付出的不易,又想办法将二人带到年迈多病的父母面前。面对双亲,二被告沉默了。良知的触动下,当场表示愿意履行义务,案件圆满执结。


“法官有约”固定接待日的价值,从不在“完成多少接待量”,而是在每一次对话后,有人说“心里亮堂了”,有人说“知道该怎么做了”。这就是司法最生动的模样:既有法律的硬度,更有俯身倾听的温度。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